◆ ◆ ◆
从学习万科转向碧桂园
文/原石
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这两年地产公司为了发展大学习,基本上人人都在找机会充电,学习的大热门首选是碧桂园,风水轮流转啊,想想前几年最热门的样本还是万科。
据企业公告显示,碧桂园1-5月销售金额增速高达159%,保持行业龙头地位。碧桂园今年胜在布局和货量充足。得益于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火爆,碧桂园业绩保持高速增长,要知道,碧桂园光是四月份一个月就卖了550亿,简直是可怕。
碧桂园一个月比去年TOP20的房企卖得还多!
◆ ◆ ◆
从学习万科转向碧桂园
最近去学习碧桂园的一个房企是金科。
一份关于召开“全面学习碧桂园,实现金科跨越式发展”启动大会的通知显示:自2016年以来,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,标杆房企规模效益增长迅速。为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,打造百年地产品牌,集团管理委员会决定全面对标碧桂园,公司从稳健式发展向跨越式发展转变,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质效。
金科地产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,该文件是与碧桂园、恒大等多家标杆企业学习后,发布的全面学习文件之一。
想学习碧桂园的房企很简单,大部分都是中型房企,都是奔着销售业绩去的,这些房企都急着要一个上升通道,在这一轮地产行情中奋勇前进。
金科就是这样的房企,努力向上。金科刚刚发布《发展战略规划纲要》显示,金科股份在2017力争实现签约销售金额为500亿元。
大家最开始喜欢学习的对象是万科。无数的地产大佬都讲过学习万科好榜样的口号,甚至还有一本书叫做《向万科学习》,万科对于社会最大的意义在于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,可惜的是,2016年由于股权之争,不适合在特定时期作为学习的对象。
但是房企熊熊的学习热情和决心都还在。怎么办呢?
“这两年地产企业中突飞猛进的不少,最为典型的代表是碧桂园、融创、旭辉,融创主要是靠老板在收购,旭辉是通过不停的合作,只有碧桂园,是民企中相对较为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,而且权益的比例也比较高。”一位地产公司的中层表示,碧桂园相对而言较为好模仿一些。
◆ ◆ ◆
去碧桂园学什么?
碧桂园的很多数据都是公开的,比如土地储备,截止2016年12月,碧桂园在国内总土地储备1.66亿平方米,已签约或已摘牌项目722个,同比大幅增加90.5%;国内可售货量加之4890亿元的2017年预计新推货量,合计6163亿元。
在克而瑞TOP30房企拿地面积榜单中,碧桂园以累计面积8752万平方米仅次于恒大10238万平方米夺得第二,同时也创下了碧桂园历年拿地面积之最,较2015年大幅增长129%。
当然,想参观一次就能达到碧桂园的土储规模,那几乎是不现实的。那么,去学习碧桂园的什么?
拿地路径。拿地找死,不拿地等死,最近房地产商日子难过,这种情况下,能打听清楚碧桂园是怎么拿地的,当然是一件好事。
事实上不要忘记了,此前有过一波开发商主动去三四线城市,等到2013年开始,都陆续开始回归一二线市场。
事实上,碧桂园的策略也发生了悄然变化,目前,其已经从“以三、四线城市为主、同时投资布局二线城市近郊、一线城市周边”的整体定位,变为“以二线城市中心、一线城市周边为主”。
有一些房企是在学习碧桂园的激励机制。比如阳光城。目前阳光城计划推行“阳光共赢”和“合作共赢”考核机制就是对碧桂园模式的一大效仿,更为相似的是,阳光城要求投资团队进行跟投。整个激励机制看上去几乎就是对碧桂园的一次致敬。
据说,阳光城还会在多个方面向碧桂园学习,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开始。
◆ ◆ ◆
这些公司都曾被学习过
不过,哪怕现在阳光城大张旗鼓的在向碧桂园学习,毕竟阳光城曾经也是别人学习的典范。阳光城曾经作为“快公司”典范,被众多房企要求作为对标企业加入战略研究服务。
2013年,阳光城进入“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TOP50榜”,这是上榜的第一家福建企业,被视为中等房企的典型代表。
当时许多房地产企业在这份榜单之后,都与阳光城联系,试图解析公司快速成长背后的原因。行业焦虑症正是房地产业全行业普遍存在的,所以需要不断地走出去学习交流。
不过有意思的是万科,万科一度是行业最多人学习的目标,但是万科反而更喜欢走出去,他们一度学习的目标是互联网公司。作为行业领军人物的万科总裁郁亮,曾试图以带队访问当下最热的互联网公司的方式,缓解这种焦虑情绪。当然,结果似乎是,万科更焦虑了:知道要变,却不知道该如何变。
这种情绪几乎传导给了全行业,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变,却不知道怎么办。
所以学习变成了常态。物业一窝蜂上市的时候大家去参观万科、花样年,小镇概念火起来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去参观华夏幸福、绿城。事情一分为二的讲,行业在裂变,所有人的进取心空前的积极,但是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不管合适不合适,都拿来主义用也是危险的。到现在为止,一家房企适用的模式,并不代表所有房企都适用。不过呢,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,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。
- END -